收录于话题
国潮引领假期消费
新中式餐饮、国宾馆、亲子游
热度突出
中秋时节,秋意渐浓。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再度引发了消费小高峰。文旅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秋节假期,全国国内出游1.0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10.47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8.0%。
据中国饭店协会观察,中秋假期全国文化消费氛围浓厚:北京通过“京城十二令”“悦动令?盛事京城”“京彩灯会”“大运河音乐节”等活动,营造多元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上海依托“唐韵中秋”“豫园仲秋月神游”“苏州河花船巡游”,以多元化、多层次、多业态的文化活动打造假日经济流量入口;成都打造“草堂邀月”中秋诗会、“月映三国?雅度中秋”中秋游园、“诗意中秋?鹿鸣之会”诗歌雅集等特色活动吸引大量省内外游客……这个中秋“国潮文化”充分激发消费活力,引领消费潮流。
月满人团圆,中秋期间不少消费者选择与家人共度佳节,“新中式”主题餐饮消费增长明显。协会副会长单位美团方面数据显示,茶馆“新中式”主题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550%,“非遗手工”搜索量同比增长373%,“新中式全家福”搜索量同比增长477%。“中秋”“团圆”主题餐饮团购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5倍,中秋假期餐饮堂食较上年假期增长近20%。
中秋假期,亲子游仍是热门出行方式。美团数据显示,中秋假期,“亲子民宿”相关搜索热度同比增长78%,其中TOP5搜索城市分别是广州、西安、成都、长沙和深圳,年龄分布为30-35岁的搜索用户占比最高。同时,住国宾馆、赏中秋月成为不少消费者假期出行住宿的关注热点。美团数据显示,中秋节期间“国宾馆”搜索量环比上涨11%,国宾馆的餐饮、温泉成为中秋热门搜索词汇。如四川成都“金牛宾馆餐厅”搜索量环比上涨350%;四川乐山“峨眉山红珠山宾馆温泉”搜索量环比上涨157%。
月饼市场观察
国货潮品、健康配方、包装环保
领跑月饼消费风向
中秋期间,中国饭店协会面向全国百家典型餐饮住宿企业开展了经营调研,并对月饼市场近200款产品的信息进行梳理汇总。总体来看,今年中秋月饼市场相较于去年面临一定销售压力,总体趋于平稳。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数据显示,在今年已发售月饼产品的调研企业中,有36.4%的企业表示其今年月饼整体销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2.2%的企业表示基本持平。在制造成本方面,半数调研企业表示今年中秋月饼的生产成本与去年基本持平。尽管和去年相比企业在月饼销售方面承担压力,但也有一些企业通过创新工艺、口味、包装和营销模式方面保持稳定销量甚至有所突破,如广州酒家、浙江隆聚集团的月饼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平价月饼受热捧,线下门店贡献重要销量。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数据显示,44.1%的受访企业表示其热销月饼产品的价格位于150-200元之间,39.7%的受访企业表示其热销月饼产品价格位于150元及以下这一档,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月饼更受消费者青睐,如我会会员单位隆聚集团定价58和138元的月饼礼盒,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近两倍,本年度销售总量超11万盒。在销售过程中,线下门店对于月饼销售发挥了重要作用。调研数据显示,有73.5%的受访企业表示“线下门店”是中秋月饼销售业绩突出的渠道,而“直播带货”在月饼销售方面的表现并不突出,仅有8.8%的受访企业认为“直播平台带货”对月饼销售的贡献较为突出。
中式元素主导,凸显文化自信。今年的中秋月饼市场,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内核的产品占据市场主流,无论是外包装设计还是产品打造方面尽显传统文化特色,基于传统而来的新中式与国潮月饼产品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而在命名方面,据中国饭店协会统计,在近200款调研月饼产品中以“月”为名的产品占比在九成以上,“月”字成为众多厂商在命名月饼产品时的首选,同时在命名形式上也极具诗情画意,如“月韵神都”“明楼秋月”“明月?隐山川”“飞龙御月”。这既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
相关政策标准执行情况良好,“天价月饼”几乎退市。据观察,除少数由个人从香港、澳门豪华酒店带回的月饼礼盒外,今年中秋月饼市场上几乎看不到“天价月饼”,市面上的月饼产品普遍售价在300元以下。同时,月饼搭售高价值物品的情况也基本得到治理。这一方面反映出企业积极践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也体现出消费市场回归理性、消费者更加看重产品实用性和性价比的特点。
今年中秋月饼市场产品更加丰富多样,种类形式更加多元,呈现出了以下突出亮点:
兼收并蓄,口味海纳百川
协会通过对调研月饼的馅料进行词云分析,发现今年月饼市场的“C位”馅料仍然是“蛋黄白莲”,其次分别是“奶黄流心”与“五仁系列”,成为全国流通性最强的三种月饼口味。同时,市面上常见的传统口味馅料还包括红豆沙、枣泥、椰蓉、黑芝麻等等。而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月饼市场,各大厂商也开启了“月饼+”口味内卷模式,在传统口味之外尝试各类新奇馅料:例如与正餐结合的“黑椒牛肉”“松露培根”“佛跳墙”“烤鸭”口味月饼,与美酒结合的“黑松露马爹利酒心”月饼,融合桂花、牡丹花、玫瑰花等自然植物的“花味月饼”,以及借助红茶、沉香茶、铁观音、小青柑等茶香的“茶味月饼”等。月饼的口味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也体现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包容。
2024年中秋月饼口味词云图
地标特色,呈现多彩饼礼
今年的中秋月饼市场,广式月饼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同时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月饼为舌尖上的中秋味道增光添彩:例如北京的“自来红”和“自来白”,江浙沪的“鲜肉月饼”,福州特色的“团圆大饼”,内蒙古的“奶豆腐”和“黄油酥”月饼,新疆的“奶皮子”和“干果”月饼等等。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多彩饼礼,除了丰富消费者的选择外,也成为各地宣传地标食材、推动地方美食文化“向外走”的重要途径。
美味健康,二者皆可得兼
随着全社会健康消费意识的不断提升,低糖、少油、少盐的健康餐饮选择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而月饼作为高油高糖食物,让消费者在享用传统佳节美食与保持健康饮食习惯之间犯了难。在此背景下,不少厂商陆续推出健康版月饼。如广州酒家、知味观、五芳斋、稻香村、龙华寺等纷纷推出低糖款式月饼礼盒,一些厂商也拓宽健康食材在月饼中的应用,例如南京古南都开发的“黑米杂粮”月饼、五芳斋推出的“香甜南瓜”月饼等等。这些产品让消费者最大程度在享用美味的同时兼顾养生健康,成为月饼市场消费新风向。
迷你规格,一人轻松享用
今年中秋月饼市场中,以“50g—60g”为代表的迷你规格月饼比以往更多。有别于传统的125g—160g月饼,迷你月饼在避免食物浪费的同时还可以适度减轻“甜蜜的负担”,同时满足了猎奇食客尝试多种口味的需求。据观察,在本次调研的月饼礼盒产品中,有一半以上选用迷你规格月饼。不少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的评论区对月饼的“瘦身”表示认可,而这背后是健康消费、单身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同时这一现象也在未来让月饼更加融入日常生活,具有从节令场景向其他场景延伸的可能。
国潮文创,引领消费时尚
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国货潮品”正逐渐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国潮”消费潜力得到充分激发与释放。而“国潮”的风也吹到了月饼市场:今年有不少厂商依托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二次创新打造出各类国潮文创月饼礼盒。老字号品牌松鹤楼与苏州博物馆联名打造的“明月逍遥”月饼礼盒,将馆藏之一的明?王鏊《行书诗词卷》融入产品的每一个细节,让消费者在享用美食的同时领略传统文学魅力;旺顺阁推出的“呈吉祥”“赏百花”与“明月圆”三款礼盒,则是将北京市花月季、京剧和古建三大元素与月饼巧妙结合,产品设计风格活泼灵动,“美味”与“悦目”两不误;岭南集团旗下中国大酒店与广州博物馆联名打造的“月光宝盒”月饼礼盒依靠“消失的名菜”这一特色文旅IP,复原失传已久的老广味道,其精致典雅的抽屉式包装收获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故宫文创的“秋香月满庭”则取材自八幅馆藏中秋主题国画,每款月饼均对应一幅国画的图案和主题,凭借美味的口感与超高的颜值圈粉不少消费者。
“盒”必为难?倡导绿色消费
在过去,月饼包装盒的处理往往成为难题,多数包装精美华贵的外包装最后只能面临被丢弃的结局,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这一现象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发布后得到有效改观,当下月饼外包装的设计愈发简约大方,精巧美观但不过分华丽。同时,为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减少包装环节的资源浪费,诸多厂商别出心裁地在外盒上“动了脑筋”:例如蔡澜在其月饼产品中应用了环保的可降解糖浆纸盒;知味观推出的“明月松间照”礼盒,其外盒主体由传统相框工艺打造,在嵌入内赠的拓印手工纸画之后,包装盒“秒变”中式装饰画;还有厂商则将外盒设计成精巧有趣的提篮、摆件、抽屉、水杯、收纳盒等可以反复利用的物品,鼓励消费者留存或复用外盒。未来在消费者的主动选择、厂商的积极行动及国家标准的引导下,月饼外盒将不再是节后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