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餐饮业消费指数报告(完整版)(2025年5-8月)发布
最新动态
中国餐饮业消费指数报告(完整版)(2025年5-8月)发布
2025-09-305



为贯彻落实提振消费相关政策,真实反映中国住宿餐饮业市场消费情况,以数据引导促消费政策精准发力,为行业发展提供可参考性建议,中国饭店协会每月发布“中国饭店业消费指数体系”。该指数体系包含“中国住宿业消费指数”(China Hotel Industry Consumption Index, HCI)与“中国餐饮业消费指数”(China Catering Industry Consumption Index, CCI),欢迎关注。

本篇发布的是“中国餐饮业消费指数”。

指数总体结果:5-7月餐饮业指数下滑,8月回暖明显

2025年5月至7月,中国餐饮业消费指数(CCI)在历经大幅下降后出现小幅回升:设5月指数为100(基准值);6月受暑期前消费需求抑制及平台“价格战”影响,指数(84.7)显著下滑;7月受暑期旅游消费回暖及促销活动影响,指数(85.0)出现小幅回升,但仍未恢复至基期水平;8月在暑期市场持续火热的背景下,餐饮消费持续升温,指数结束下行趋势并回升至91.7。


分项指数分析

客单价指数:受内卷影响持续走低

5-7月受外部因素及“外卖大战”影响,客单价水平承压明显,客单价指数呈现连续走低态势;8月受益于暑期市场持续升温,客单价指数止跌回升,具体数据见表1。

为进一步反映餐饮业消费价格变动情况,绘制餐饮业消费价格点数对比图(见图2、图3)。

以业态视角来看(图2),除快餐小吃外,中式正餐、国际美食、烧烤、火锅、烘焙饮品消费价格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情况。其中:

中式正餐得益于暑期家庭聚餐、旅游餐饮等需求的集中释放,消费价格在7-8月迎来连续回升,反映出其作为餐饮市场的基本盘需求稳固,富有韧性。


国际美食消费价格水平走势相对平稳,且此类消费群体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需求稳定。


火锅在整个观察期内始终低于基期水平。在6月小幅冲高后,7月出现显著下滑,8月仅勉强回升至5月起点。作为季节性明显的品类,夏季是传统的火锅淡季,高温天气对消费意愿有明显抑制。


烧烤展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从5月的低位起步,指数在6月大幅跃升,虽7月略有回调,但8月再次走高。作为夏季夜间经济的代表性业态,暑期天气变热,夜间聚餐、宵夜需求大增,其走势充分体现了季节性需求。


烘焙饮品波动最为明显,7月指数降至最低点,8月虽有反弹,但仍在低位徘徊。该品类竞争程度持续激烈,而夏季的低价促销活动、水果等原材料成本价格波动等因素也持续施压。


快餐小吃品类价格指数在低位上徘徊,下沉市场占比提升拉低均价,但几乎稳定的“一直线”也体现出该品类在市场波动中的强大韧性。作为日常消费,其需求量和价格都非常稳定,不受季节性因素或短期市场波动的影响,是餐饮市场的“压舱石”。

以城市级视角来看(图3),5-7月餐饮业消费价格点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至8月迎来回升,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餐饮消费价格点数分别环比增长8.5%、8.8%和6.9%。从具体表现上,一线城市恢复水平较为理想,8月消费价格点数基本恢复到基期水平;二线城市餐饮消费价格点数回升速度最快,且超过一线城市,反映出下沉市场的强大动力。

线上订单量指数:需求端波动明显,线上订单量回升较快

需求端波动明显,6月线上订单量达到低谷后,随着暑期旅游、夜经济回暖回升,7-8月线上订单量开始回升,其回升情况好于线下客流量。具体数据见表1。

客流量指数:恢复稳健,趋势向好

客流量指数在6月出现下降明显,7-8月迎来回升,与暑期市场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为进一步反映不同餐饮品类的线下消费场景消费热度变动情况,绘制餐饮业消费热度点数对比图(见图4)。

在各品类中,8月中式正餐、国际美食、火锅和快餐小吃消费热度需求趋于稳定;而烘焙饮品、烧烤品类的消费热度下滑明显。7月的“市场繁荣”,本质是平台内卷式竞争以价换量的结果,是以牺牲正常价格的方式刺激非正常、非理性消费流量,7月热度基数存在“虚高”。

信心指数:8月强劲反弹

信心指数在前3个月内持续走低,8月迎来大幅回升,具体数据见表1。前三个月受外部市场环境波动和内卷式促销活动影响,从业者复苏信心不足;8月暑期市场的持续升温与实打实的消费流量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从业者预期与感受。

结论与建议

超底线内卷竞争短期带来“虚假繁荣”,长期挫伤行业发展。7月的“外卖大战”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引发成交量爆发式的增长,但数据表明这种低价内卷式竞争容易带来消费价格敏感性,无法为行业带来长期利益,反而会挫伤行业与消费市场的预期和信心。

餐饮生态结构遭到冲击。指数数据表明,堂食在本轮消费市场变动中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线上订单量指数涨幅大于客流量指数涨幅。以线下堂食为主的传统餐饮生态结构遭到冲击,或将引发降薪裁员、扰乱实体经济发展等一系列不良影响。

快餐小吃展现出较强韧性。尽管其同样面临下降趋势,但相比于其他品类,快餐小吃的消费价格点数和消费热度点数在3个月内的波动最小。这反映出性价比高、标准化程度强且适合一人食的产品在吸引复购和培养长期消费习惯方面更具优势,可以在变动的市场中展现更强的韧性。

面对消费市场和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者或新入局者应谨慎选择餐饮赛道作为起点,或在充分考察所选品类的市场情况后审慎决定;已入局者应加强自身建设,注重品质与服务。行业应重点关注场景创新增量(非餐时段开发、打造“卫星店”)、技术赋能降本(AI、数字化技术辅助经营)和政策协同破局(积极关注并利用政策红利),将当前危机转化为结构优化契机。客单价较高且依赖堂食的企业,可进一步关注社区微型店、无堂食卫星店两种小店模式,打造“一人食”“特色小菜”等具备高复购潜力的产品,在客流量触底背景下开辟新增量空间。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单一依赖堂食的传统模式存在风险,“小店型+高周转+强数字运营”将成为破局关键路径。

进入秋季,餐饮消费市场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9月开学季、10月国庆假期的到来有望引领新一轮增长,建议餐饮企业提前布局并做好营销工作。而随着天气转凉,“暖胃又暖心”的烧烤、火锅品类的回升可期,尤其是火锅品类需求将在今年四季度迎来较大增长;气候凉爽也让四季度成为举办大型会议和娱乐活动的最佳时机,建议餐饮企业关注所在地公共活动情况,借助活动流量激发额外消费需求。

文末附注说明

1.指数架构说明:“中国餐饮业消费指数”由“客单价指数”“订单量指数”“客流量指数”和“信心指数”四项分指数构成。由于平台数据的可抓取性,指数中不包含团餐消费市场数据,仅反映社会餐饮消费市场情况。

2.指数数据来源:天财商龙、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数据;协会调研面向全国约100家餐饮门店回收的调研数据。

3.指数用于反映行业消费市场特征和变化情况,文中所有趋势性表述是在非极端条件下基于指数数据和当前行业情况做出的合理性推测,不作为投资依据,仅供参考。




END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