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住宿业消费指数报告(完整版)(2025年5月-8月)发布
最新动态
中国住宿业消费指数报告(完整版)(2025年5月-8月)发布
2025-09-284



为贯彻落实提振消费相关政策,真实反映中国住宿餐饮业市场消费情况,以数据引导促消费政策精准发力,为行业发展提供可参考性建议,中国饭店协会每月发布“中国饭店业消费指数体系”。该指数体系包含“中国住宿业消费指数”(China Hotel Industry Consumption Index, HCI)与“中国餐饮业消费指数”(China Catering Industry Consumption Index, CCI),欢迎关注。

本篇发布的是“中国住宿业消费指数”。

指数总体结果

2025年5月至8月,中国住宿业消费指数(HCI)总体呈现“V字型”发展态势:设5月指数为100(基准值),6月受暑期前需求短暂回落影响降至88.6;而随着旅游旺季到来,7月指数值回升至95.8,并且在8月延续快节奏回升,指数为106,环比增长10.6%,超过基期水平。这一波动与行业季节性规律及宏观经济修复节奏高度吻合,反映市场在行业承压创新与消费信心修复中的韧性。



分项指数分析

平均房价指数:结构性分化显著,“以价换量”频发

5月(100)至6月(88.6)下降,主要受暑期前需求减少、中低端酒店价格竞争加剧影响,二线城市新增供给集中释放导致“以价换量”现象频发;受益于暑期高端酒店及特色民宿高端客群回流,热门旅游目的地房价环比上涨等因素,7月平均房价(107.1)回升明显,环比增长9.4%;8月延续回升趋势,平均房价保持稳定。数据详见表1。

为进一步反映不同类型酒店的客房价格变动情况,绘制住宿业客房价格点数对比图(见图2)。数据显示,7-8月暑期住宿业客房价格水平出现季节性上涨,超过基期水平,并在暑期保持稳定。


入住率指数:暑期效应叠加营销竞争带来明显增长

7月入住率指数(105.7)环比增长12.9%,创近三个月新高,8月(110.9)继续提升,环比增长4.9%。暑假期间旅游市场活跃,酒店企业通过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和创新产品吸引流量,演唱会、展会等线下娱乐活动激发住宿消费需求,数据详见表1。


在线预订指数:市场需求小幅增加,平稳中折射结构优化

在线预订指数在观察期内保持连续上升趋势,但基本保持在102这一水平,未出现明显提升,数据详见表1。这表明在线预订已成为消费者预订住宿的绝对主流和习惯性渠道,其渗透率和发展水平非常成熟,受季节性波动的影响极小。在线预订不再是一个增长变量,而已成为行业稳定的“基础设施”,其稳定性为行业在波动中提供了坚实的渠道保障。

为进一步反映不同类型酒店消费热度变动情况,绘制住宿业客房消费热度点数对比图(见图3)。数据显示,四类酒店的消费热度在暑期均呈现总体上升的态势。8月,经济型、舒适型、高档型和豪华型消费热度点数分别环比增长2.6%、2.8%、2.8%和4.9%,豪华型酒店引领暑期住宿消费热度增长,反映高净值客群需求韧性。经济型酒店消费热度点数从100上涨至106.4,刚需市场触底反弹。


酒店餐饮营收指数:暑期消费场景带来爆发增长

酒店餐饮营收曾6月(76.7)出现明显下降,但在暑期迎来大幅反弹,8月指数达122.3,环比增长39%。在暑期旅游旺季,消费者不仅住在酒店,更在酒店进行场景化餐饮消费。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酒店在满足家庭化消费场景需求、开辟细分主题小型宴会方面开展创新转型,积极打造体验式消费模式,赢得了市场肯定,成为客房外增收的重要渠道。


信心指数:经营预期连续提升

6月信心指数(66.7)跌至低点,系暑期前客房库存压力及商旅需求疲软所致;8月回升至82.2,环比增长13.4%,数据详见表1。政策端,商务部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各地文旅部门策划暑期促消费行动;行业端,头部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绿色化、特色化转型刺激消费新需求,有效提振行业预期。

营收情况分析

从整体的平均房价指数和入住率指数的变动情况来看,虽然在6月遭遇下行压力,但在7月出现明显回升,平均房价环比增长9.4%,入住率环比增长12.9%,并在8月保持高位基本稳定。暑期旅游消费市场火热、住宿需求集中释放,住宿消费热度明显。

从不同酒店类型来看,四类酒店的平均房价和入住率在7月暑期起始季均出现环比上升。其中经济型酒店7月平均房价环比变动最为明显,增长12.9%;豪华型酒店7月入住率环比变动最为明显,增长19.1%。8月平均房价及入住率继续保持稳定。一方面,暑期住宿需求集中释放,消费者优先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经济型酒店,短期内出现供不应求情况推高经济型酒店平均房价;另一方面,更为依赖旅游出行的豪华型酒店迎来大量游客,入住率出现明显上涨。

研判与建议

结构性矛盾仍突出。行业内部分化明显,总体指数持续上升,但业者信心恢复相对滞后,显示出内部对未来判断的不一致性。中端酒店承压明显,存在成本与收益倒挂风险;虽然在暑期的加持下平均房价和收入有所上涨,但目前中低端酒店价格战持续,利润存在下滑风险。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促消费活动短期拉动需求,但长期需依赖产业升级。建议行业关注三大方向:文化赋能,通过“品牌+本地化服务+文化”提升竞争力,依据自身条件考虑向“微度假综合体”“康养文化酒店”转型;数字化升级,通过数字化、AI技术升级降本增效;绿色转型,打造和推广绿色饭店,契合年轻一代环保消费偏好。

餐饮增收和“兜底”能力值得关注。从指数数据上看,餐饮营收的增长对于8月住宿消费指数的上涨有着突出贡献(而入住率、平均房价、在线预订等客房营收指标相对稳定,未出现明显增幅),餐饮服务对于酒店增收的潜力巨大。小宴会、地标美食、亲子自助餐、网红下午茶、屋顶酒吧不仅可以为住客提供高品质体验产品,还能够吸引外来消费者到店消费,加强社会化服务属性,而这也可以成为淡季应对客房销售下降的有力措施。

当前住宿业处于“弱复苏、强分化”阶段,暑期旺季虽带动指数回升,但行业仍需在供给优化、技术渗透及政策协同中寻找增长动能。暑期过后进入9月开学季,10月国庆假期又将带来新一轮增长。建议企业一方面做好经营模式调整,防范旅游需求回落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提前锚定金秋度假市场及四季度会展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

附注说明

1.指数说明:“中国住宿业消费指数(HCI)”由“平均房价指数”“入住率指数”“在线预订指数”“酒店餐饮营收指数”和“信心指数”五个分项指数构成。指数基于酒店客房和餐饮销售相关数据计算,不包含康养、娱乐等收入。

2.指数数据来源:去哪儿、华客科技等大数据平台及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数据;协会面向全国30个酒店集团、约110家门店回收的调研数据。

3.住宿产品类型与市面常用住宿产品分级的对应关系如下:经济型-二星及以下、舒适型-三星、高档型-四星、豪华型-五星(铂金/奢华/顶奢)。

4.指数用于反映行业消费市场特征和变化情况,文中所有趋势性表述是在非极端条件下基于指数数据和当前行业情况做出的合理性推测,不作为投资依据,仅供参考。


关联阅读文章协会动态|行业首发!中国饭店协会最新成果亮相服贸会



END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