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培育新型消费,鼓励体验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并强调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为餐饮行业结合文化资源创新消费场景提供了政策指引。
在第二十六届中国美食节现场,凯瑞御仙都餐饮集团总裁、宫宴创始人行秀斌接受央视网专访,围绕宫廷美食文化传承、企业经营创新及行业发展新趋势分享了深度见解。
提问:宫宴将美食与宫廷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了文化与味觉的双重叙事。在菜品研发与升级过程中,您如何将宫廷饮食中蕴含的礼仪规制、食材珍选与历史典故,转化为符合现代审美与消费体验的可感之味?这种深层次的文化转译,又如何塑造了宫宴独特的品牌基因与差异化竞争力?
行秀斌:我是御膳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担负着传承、发扬中华御膳制作技艺的责任,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当代寻常百姓家。在研究御膳历史资料中,我看到夏朝关于“以乐侑食”的记录,也就是远在4000年前的夏朝宫廷大殿之上,就有了一边用餐一边看演出的形式,当时主要是用来活跃严肃的用餐氛围。因此我就想在当代还原、创新这种形式,为当下的消费者提供体验古人精致美好生活的机会。同时儒家经典的《礼记·礼运》明确指出:“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查阅资料中,了解到周朝的“燕享食礼”是一种宫廷食礼制度,倡导“食中有礼、礼中有食,因礼而食、食中讲礼”。我认为饮食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是礼制的发端,当下的消费者需要更多的尊重与爱,需要更多的文明滋养,因此以《宫宴·燕享食礼》这个项目,依托现代文明平台,再现古代饮食礼制中以乐侑食的宫廷食礼文化,呈现宴、食、礼、乐相融合的艺术雅趣,给宾客唯美享受。于2021年在北京创造了全球首家汉文化美食剧场——宫宴,2024年初在上海开了第二家、2025年在杭州开了第三家,这种文化餐饮业态,给民众带来新的国潮体验和获得感,受到认可与好评,并取得传播中国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社会效益。未来宫宴还会在广州、成都等城市开店,广域持续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提问: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您既见证了凯瑞御仙都品牌一步步走向辉煌,也亲历了行业近年来的数字化、年轻化浪潮。在您看来,当下餐饮行业的“传承”与“突破”该如何平衡?您在管理模式或产品思路上做了哪些创新尝试,背后反映了您对行业未来的哪些判断?
行秀斌:在我看来,“传承不守旧、突破不忘本”是一种平衡。我在管理模式或产品思路上信奉的是《孙子兵法》里提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最好的竞争是跳出竞争、没有竞争,企业制定策略则是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我对未来的判断基于三点:宏观上看趋势,中观上看逻辑,微观上看执行。其中,宏观趋势中我首先看到“国强民富”,也就是形成了“物”的积累。第二个趋势是“人”的积累,主要体现在文化自信方面。中观逻辑中我看到当下的消费趋势是:年轻化、国际化、网络化、体验化,这也是我们企业立足的四个维度。微观看执行,这也是最难的层面,即怎么落地和执行。给客人呈现好的体验内容一定要高度专业,如此才能给宾客提供最优质的消费体验。
总之,实践证明,文化赋能是餐企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餐企在这方面应该多做文章,坚持用文化的含量、文化的力量去提升整个餐饮行业的品牌品质,为餐饮赋能,为消费者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提问:作为中国饭店协会青年企业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您自幼随父辈深耕餐饮行业,见证了中国餐饮的变迁。在您看来,当前我国餐饮市场呈现出哪些深刻的新变化?在众多创新探索中,哪些关于新消费场景、文化表达或运营模式的实践,让您认为真正触及了餐饮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行秀斌:我认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种经济形式是体验经济。当前我国餐饮市场呈现出最深刻的变化是全面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的灵魂是主题体验设计,需要精心地设计宾客的感受!当下的消费者在物质层面已经获得极大满足,但在精神消费层面还远远供给不足。传统的“服务”提供的是一套活动,而“体验”营造的是一场终身难忘、丰富动人的回忆。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宾客体验感。体验营造的目的不是要娱乐顾客,而是要吸引他们的参与。娱乐性(愉悦感受)、教育性(学习)、审美性(身临其境)、逃避性(远离和投入)构成了体验的不同范围,四者兼备的完美体验称为“蜜罐型”体验。我们的工作就是为消费者提供这种完美的体验。这也是我认为的餐饮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为消费者创造美好与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