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碟遵循时令的古法点心,到美食与文旅融合的消费新场景;从匠心传承的江南雅宴,到标准化支撑的产业路径……节令美食正前所未有的与消费升级、产业革新紧密交织。在二十四节令美食研讨会上,十位嘉宾登台论道,从老字号传承、电商营销、节气药膳等多元视角展开分享,为餐饮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的“时令”动能。
以饮食文化助推二十四节气非遗美食的传承与弘扬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院长侯兵:
节气饮食传统面临诸多挑战:现代生活方式压缩人们的时间感知能力、弱化了季节性认知,全球化发展影响年轻人口味偏好,传统传承链条断裂……对此,应对之策在于:
首先,做好节气饮食文化阐释与表达;
第二,要全方位开展美食与非遗传承活动,用大众活动活化非遗实践;
第三,需创新推进节气产品的设计和推广;
第四,要加强政府、行业协会、社会力量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二十四节气药膳文化传承与创新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梦洲:
当前药膳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融合食物与药物的美食,兼具色香味形效与食养、食疗作用,能够满足消费者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等需求,越来越成为饮食消费的重要板块;各节气养生重点不同,依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原则,节气药膳需合理配伍当季食材与药食同源材料,顺应时节以平衡体质。
广州酒家节令食品文创与电商化
广州酒家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典壕:
广州酒家作为广府美食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在美食文创开发以及电商运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一,构建起四季产品体系;
第二,集团深度融合文创与节令文化,通过国风礼盒设计、AI生成包装、联名热门IP等方式吸引年轻群体,突出产品的文化属性;
第三,推动产品健康化创新,研发低糖、低脂、零添加产品,满足健康消费理念需求;
第四,聚合天猫、京东、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实现社交媒体营销的全域布局。
梅龙镇节令食品文创与电商化
中国饭店协会特邀副会长、上海梅龙镇集团总经理熊佳俊:
作为拥有多个老字号的上海企业,梅龙镇虽起步较晚,但近些年通过厂商合作与艺术家联名模式,逐步实现节气特色产品创新。在多重挑战和机遇之下,梅龙镇围绕四季与节气布局,通过技术革新、工艺攻坚和供应链整合成功孵化多款产品;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让高铁站、机场等成为重要的线下新场景。
穿越经济周期——中国餐饮企业的破局之道
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雷迪森品牌创始人章乃华:
行业要关注未来餐饮的五大趋势:
其一,大众餐饮精致化与精致餐饮大众化的双向融合;
其二,商务宴请向地方风味与土菜特色的渗透;
其三,餐饮与在地文化、本土风味的深度结合;
其四,坚守长期主义,塑造经典与品牌价值;
其五,围绕情绪消费需求,推动餐饮向味感层次更丰富、体验更多元的方向转型。
湖湘食养膳养二十四节气药膳食谱
长沙融通长城宾馆长城宴主理人贺俊贤:
团队深耕湖湘药膳多年,关注湖湘独特的地方气候、节气性核心药材与食材的更迭,立足湖湘饮食习俗与当地人群体质特征展开研究。目前,团队正系统梳理湖湘三湘四水、十四地州的地域物产,融合当地历史人文、节气特点、湘菜技法与味型,编撰节气药膳饮食专著。
应时寻鲜、四季成席
苏州得月楼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冏:
在时令与菜点结合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思考中,得月楼遵循自然节律,以时令食材为核心,通过系统化的烹饪技艺和宴席设计,展现四季风物的独特风味与文化意蕴;近些年数字渠道穿透消费场景,得月楼在产品标准化层面不断拓展,同时,通过小红书等渠道吸引年轻客群。得月楼坚持节令食品进校园、进少年宫活动,让“不时不食”理念在年轻一代中留存。
百年冶春关于时令产品创新策略的一些思考
扬州冶春食品生产配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金海:
冶春食品公司形成独特的节令食品创新策略:
第一,根据当季时令原材料进行加工和销售;
第二,与在地高校合作,增强企业科研能力,实现餐饮产业化的升级;
第三,联合老字号品牌合作,创新研发国潮礼盒,拓展年轻客群;
第四,响应现代健康需求,创新健康产品。
京东预制菜:平台及供应链发展模式
京东集团预制菜采销业务负责人薛钧文:
京东将通过多种模式为老字号品牌提供流量和资源扶持,打造采销、电商运营生态,在供应链方面,依托强大物流优势,京东将为老字号品牌快速打通供应链,拓宽原料到销售通路,帮助本土老字号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在产品研发方面,京东将继续联合非遗、烹饪大师,帮助老字号把握消费动向,支撑老字号新产品研发方向。
劲霸汤底:中式汤底专家,定义中餐汤底新标准
广东嘉豪食品有限公司业务拓展经理金健:
未来,劲霸将深入全国各地,根据不同区域的餐饮习惯和时节特点,协助在座老字号与餐饮企业践行“不时不食”的理念,开发应季产品,真正实现降本增效,拓展消费新场景。